来安招商指南
位置
来安县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,介于长江、淮河之间。地理坐标:东径118°20′~118°40′,北纬32°10′~32°45′。南北最长处55千米,东西最宽处30千米。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,西接滁州市、明光市,南连南京市浦口区,北与江苏省盱眙县比邻。来安县区位优势显著,交通便捷,位于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,104国道连通南北,312省道横贯东西,洛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。县城距南京市区60千米,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千米,距津浦铁路18千米,距省城合肥145千米。内河航运有汊河港、水口港可直达长江。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,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、安徽的东大门、滁州的副中心城市。
地质
来安县地质构造主要是燕山地壳运动以来生成的北东向凹陷和断裂。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,除缺失晚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沉积外,自中元古代起,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;但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覆盖,出露甚少。中元古界在县复兴集和练子山以北,龙王山以南有所出露,厚度大于2135米。震旦系在县舜山以北,练子山以南和平阳水库西南有零星出露,为震旦系晚期沉积,厚度为1602米,含藻类化石。奥陶系在县平阳水库东南侧出露,为奥陶纪早期沉积。厚度在300米以上,含鹦鹉螺和腕足类化石。白垩系分布在县雷官集以南和东北、独山西北、平阳水库以西与琅琊区、南谯区交界处,厚度在300以上,仅上统赤山组有零星出露。第三系主要分布于县城至施官以北。其中下第三系在舜山集组、狗头山组、张山集组,主要为棕色泥岩、砂岩夹砾层,在炮嘴地区底部夹薄层石膏,含双壳类、腹足类、介形类、叶肢类、鱼类、哺乳类及孢粉等化石,厚302米。上第三系在花果山及桂五组,厚度大于224米。含哺乳类、腹足类及孢粉类化石。第四系除在县舜山与杨郢之间出露较少外,几乎广布于县境,厚度大于15米。县内褶皱主要有黄道山向斜,位于平阳北东,长6千米,宽4千米。由奥陶系上欧村组为核,震旦系灯影组和琅琊山组为翼,地层均向北西倾斜。凹陷属金湖——来安坳陷西南部分,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第三纪。第三系的舜山组和张山集组为凹陷主体,地表最大厚度710米。断裂有:施官断裂带,位于施官,为来安县区段构造的重要组合构造,呈北西向展布,长约50千米以上,宽15千米,将滁河大断裂左行错动约7千米。牟山逆断层位于黄道山向斜翼部,平行褶皱轴方向,走向40度,长约4.5千米。石桥子逆断层位于复兴集北,走向40度,长3千米,断层面倾向北西,倾角60度。相家冲逆断层位于复兴集北东,走向62度,长3千米,断层面倾向北西。汪营断层位于复兴集北,走向338度,长3.5千米。练子山辗转断层位于复兴集西,呈一北东凸出的弧形,总体走向310度,长1千米。县内岩浆岩较发育,岩性简单,规模较大,共有2处,出露面积110平方千米,主要分布于屯仓、平阳等地。牟山岩体出露于黄道山向斜核部,呈北东向的椭圆形,北端被第四系掩盖,岩体生成于1.45亿年前,主要为石英闪长珍岩,出露面积约8.5平方千米。屯仓岩体出露于屯仓一带,分布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,为一浅成岩基,平面形态近等轴状,岩体生成于1.33亿年前,主要为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,露出面积仅15平方千米。
地貌
县境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。北部为丘陵、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,缓丘零星分布;滁河、沛河、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。全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,相对高程大于100米。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、阶地、河漫滩三种。面积分别约占全县面积的30%、40%、30%。县内丘陵分布在低山外围或居于低山两侧,呈带状,和低山组成梯状地形,分为侵蚀丘陵、玄武岩丘陵、山丘。侵蚀丘陵分布在复兴集以西和龙王山南侧,主要由中元古界张八岭组变质火山岩组成,标高160~210米。玄武岩丘陵分布在长山至高塘之间,受北西向施官断裂带控制,为晚新世以来喷发的玄武岩和所夹的泥岩、砂砾岩组成。标高130~210米。全县海拔在百米以上的小山丘59个,最高山为龙王山,位于来安西北16千米处,地理坐标为北纬32°35′,东经118°24′,海拔219米。距县城东北9千米处的长山,呈东南——西北走向。从芝麻岭至长山一线为江淮分水岭,以北属淮河流域,以南属长江流域。县内分布高低两级阶地,其中二级阶地为侵蚀阶地,分布在丘陵区河流上源两侧,标高40~60米,主要由白垩系、第三系砂砾岩组成。一级阶地为滁河流域分布面积较大的一种地貌类型,标高20~40米,为晚更新世黄土覆盖在白垩系、第三系红色砂岩和砂砾岩之上的基座阶地。阶面微向滁河倾斜,后缘为支流水系切割,多呈垅岗状,与河漫滩为陡坎接触,高差5~10米。境内河漫滩发育在滁河及其支流两侧,地势开阔平坦,微向河面倾斜,标高10~20米,各支流河谷漫滩发育较窄,上游标高可达50米,组成物为全新统亚粘土。滁河北侧支流中上游段,河谷漫滩发育高低两级,高漫滩相对高出河床5~8米,为全新世后期地面略有抬升的表征。
气候概况
来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。特点是:四季分明,季风明显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无霜期长。
2006到2010年平均气温16.1度,均比常年平均偏高。平均降水量1036.1毫米,与常年持平。
2006--2010年气象要素表
年份
平均气温(度)
最高气温 (度)
最低气温 (度)
降水量(毫米)
2006
16.3
37.1
-6.1
1070.5
2007
16.6
37.7
-4.9
982.1
2008
15.8
36.1
-9.4
1044.7
2009
15.9
37.3
-9.5
992.0
2010
15.7
38.2
-7.4
1094.8
平 均 (极值)
16.1
38.2
-9.5
1036.8
气象灾害
2006--2010年,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有:
2006年6月8日17时左右,半塔镇、兴隆乡出现冰雹天气。14人受伤,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。 2007年7月9日,全县普降暴雨,部分乡镇大暴雨。南部圩区内涝,56000亩水稻受灾。
2008年1月25日--29日,连续降雪,总量为29.6毫米。其中:1月28日降暴雪,降雪量16.4毫米,地面积雪深度26厘米,超历史极值。本次暴雪使49.2万人口受灾,受灾农作物面积1.3万公顷,倒塌房屋310间,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。
2008年6月21日雷官镇出现强雷暴,一张姓村民遭雷击身亡。
2008年7月31日到8月2日,全县暴雨、特大暴雨。9个乡镇降水200毫米以上,三城乡509.6毫米。有12个乡镇和1个农场受灾,受灾人口28.466万。 1人因灾死亡。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0公顷,成灾面积15333公顷,绝收8667公顷。倒塌房屋1893间。死亡大牲蓄156头。直接经济损失2.98亿元。
资源
来安分布有100多种野生动物和600多种野生植物;粮食年生产能力可达5亿公斤,油料5000万公斤,蔬菜、瓜果、畜禽及水产品等产量可达4亿公斤,盛产大蒜、花红、雷官板鸭等土特产和蜈蚣、夏枯草等中药村;非金属矿藏储量大、品种多、品位高,主要有钾长石、膨润土、玄武岩、石英石等20多种,其中已探明的钾长石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。
招商热线:400-151-2002